中風(十八)
中風涎壅,口目 斜,語言謇澀。熱甚生風,血虛有痰。
中府者
面加五色有表証著四肢,脈浮,惡風寒,拘急不仁,先以小續命湯加減,發其表,調以通聖散辛涼之劑。
中藏者
唇吻不收,舌不轉而失音,耳聾而眼盲,鼻不聞香臭,便秘,宜三化湯通其滯,調以十全四物。
血虛有痰半身不遂,涎潮昏塞,宜以四物四君子隨氣虛血虛加二陳湯用之,調以涼劑導痰行氣也,或權宜吐之。
中經者
內無便溺之阻,外無留結之患,宜大秦艽調之。
手足拳攣,筋脈抽掣,中於風冷者也,脈應弦急,治宜緩風之藥。
手足彈曳,四肢癰緩,中於風熱者也,脈應浮緩,治宜涼熱消風之劑。
口目 斜,乃風賊陽明胃土者也,有寒則急引頰移,有熱則筋緩不收,偏於左則左寒而右熱,偏於右則右寒而左熱也。
小續命湯
治表。
麻黃 桂枝 芍藥 甘草 人參 黃芩 防己 川芎 杏仁(一兩) 防風(半兩) 附子(半兩)
無汗惡寒加麻黃、杏仁、防風。
無汗身熱加白虎。
無汗身涼加薑附。
有汗惡風加桂枝、杏仁、芍藥。
有汗身熱加葛根、黃芩、桂。
有汗無熱加桂附。
三化湯
朴硝(濃朴是) 大黃 枳實
大秦艽湯
養血榮筋。
四物湯 秦艽(三兩) 獨活 羌活 白茯苓(一兩) 防風 甘草 白芷 白朮(一兩)石膏(二兩) 細辛(半兩)
獨聖散
吐痰潮。
瓜蒂(一兩炒黃為末) 茶末(三錢) 齏汁調下則吐。
如風癇加全蠍,有蟲加狗油、雄黃、芫花,立吐,後須降火安神。
瀉青丸
治風熱,瀉肝安神。
川芎 川歸 防風 羌活 梔子 龍膽 大黃 蜜丸竹葉湯下。
通聖散
瀉青丸去羌活、龍膽,加麻黃、薄荷、荊芥、芍藥、芒硝、連翹、白朮(半兩)
桔梗、黃芩、石膏(各一兩) 甘草(二兩) 滑石(二兩) 薑煎服。
二陳東加竹瀝薑汁治痰,氣虛加四君子,血虛加四物湯。
中風有急中不省
口角流涎,喉中作聲,脈浮緩者,先去其痰,後治風熱,又次養血益陽,其証有不同者,皆風熱涎潮,隨其何藏有虛而襲之。
如肝虛中風
脈應左關,面色青,診在目,左脅偏痛,筋急,頭目 。
如心虛中風
脈應左寸,面色赤,診在舌,不能言,不可轉側,呼怒叫。
如脾虛中風
脈應右關,面色黃,診在唇,怠惰不能飲食,嗜臥如醉。
如肺虛中風
脈應右寸,面色白,診在鼻,喘逆面腫。
如腎虛中風
脈應左尺,面色黑,診在耳,面龐然浮腫,腰脊痛。
胃虛中風
脈應人迎兩關,並浮而大。飲食不下,腹脹,食寒則泄, 斜不隨。
邪中心肺,涎潮逼塞。
四肢縱緩
以風散涎注於關節,氣不能行,故四肢不遂。
舌強不能言
風入心脾涎中之,口噤不能言,以風冷客滯心肺,涎塞也。
四肢拘攣
以風冷邪氣中肝藏,使筋攣也。
風柔
以風熱中肝藏,使筋緩也。
不治証
脈急數而大數者死。
鼻下赤黑相兼,吐沫身直者死。
汗出不流如珠與汗出不止,呼吸有聲者死。
口如魚口,氣粗面紅者死。
口開目開,手撒,聲如鼾者死。
發直口吐沫,鬲滿,咽如鋸,喘急搖頭者死。
晝惡寒,夜煩躁者死。
中風寒
一如中風証,止牙車緊不動為異。
中風濕
一如中風証,止兼腹滿身重,便利不禁。
中寒
手足攣急疼痛,四肢冷,口噤失音吐沫,挾風則暈眩,兼濕則腫疼也。
中濕
脹滿,四肢關節疼痛,久則浮腫,挾風眩暈嘔吐,兼寒則攣拳掣痛、脈沉而細微緩。
中風暑
如一中風証,止四肢緩弱。
中寒濕
濕寒二証相兼。
中暑濕
一如中風手足 曳,入浴暈倒骨解。
中氣
一如中風于七情中發,宜順其氣,脈沉伏,大法風浮而氣沉也。
中痰
素有蓄痰,隨氣上厥。
中尸
口開目直、手撒形脫者死,脈緊而急者死,堅而細者死,弦而數者死。
中惡
如醉如狂,乃心氣虛有恐,治宜鎮心神以降火。
唇青身冷脈小者死。
筋急者
肝中虛、肝中寒、筋實熱、筋虛。
轉筋者
筋虛、關節痛、筋寒、肝寒。
腳心痛
筋實、十指甲痛、筋虛。
曲蜷不伸
肝中虛、舌卷囊縮、肝中寒、筋虛。
喑不言
心中虛、中風濕、脾 。
頭目 動
肝中虛、皮肉 動、脾中虛。
四肢關節痛
有中風、中寒、中濕、肝虛、有留飲、歷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