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索引

吐瀉

總括 小兒吐瀉有多般,不可將來一例看;若見神昏目慢候,慢脾驚搐要提防。

脈法 洪者為熱,弦者為痛。微弱漸遲者死,漸大者生。若有宿食留飲,氣口脈必弦滑。

《內經》曰︰脾虛則瀉,胃虛則吐。又曰︰食滯於胃口者為吐,食滯於大小腸者為瀉。又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熱。

錢仲陽曰︰吐乳瀉黃,傷熱乳也︰吐乳瀉青,傷冷乳也,皆當下之。則知虛實寒熱皆能成吐瀉之症。又有傷風吐瀉,身溫、乍涼乍熱、多睡氣粗,大便黃白色,嘔吐乳食不消,更兼咳嗽。先服大青膏發散,後用益黃散和胃。若吐瀉身熱多睡,能乳吐痰,飲水不止,大便黃水,此胃虛之症,先用白朮散生津止渴,後用大青膏發散風邪。

錢仲陽曰︰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身熱不思乳食,大便青白,乳食不消或白色,是傷乳,當下之,然後和胃。夏至後吐瀉身熱,或傷熱,或傷乳,吐乳不消,瀉深黃色,宜香薷散之類。小兒傷食及濕熱作吐瀉者,須以胃苓湯進,反覺平安。

凡遇小兒吐瀉,惟恐脾虛生風之患。《心鑒》云︰兒分長幼,察病虛實。有吐瀉三五日發風者,有一日半日而發者,大抵女孩以吐為急,男子以瀉為迫。若氣虛暴瀉暴吐,才作便得之。惟有疳瀉不成,風候久則終於虛乏不治矣。但瀉宜實脾為主,吐以生胃為本,截風之藥略加用之。凡驚藥及寒涼之藥初不可用。大熱藥慎勿妄投。

錢氏不分寒熱吐瀉,而曰皆當下,恐未妥當,不若傷熱者用五苓散以導其逆,傷冷者用理中湯以溫其中,自然平複。

附方

胃苓湯 蒼朮 白朮 豬苓 澤瀉 濃朴 陳皮 茯苓 甘草 加桂少許
大青膏 見驚風症內。
益黃散 見疳積症內。
五苓散 去肉桂,用甘草。
理中湯 俱見驚風症內。